​常见慢性病-考点: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显示,1980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02年患病率上升的4.5%;2008年患病率为9.7%;2013年患病率为10.9%。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空腹和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是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属于糖调节受损(IGR)阶段,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都有。这是二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最终会走向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判断标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6.1≤~<7.0mmol/L和(或)
糖耐量受损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mmol/L。
易考点10: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一般高于60%,而1.2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2.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3.体力活动不足:活动少的人与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
4.膳食因素:高能量饮食是明确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腺β细胞的发育。
6.糖耐量损害: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如空腹血糖6.1≤--<7.0(不含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就算糖耐量受损,不算糖尿病。
7.胰岛素抵抗(IR):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其他如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影响健康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物质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四大行为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饮食)、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   下一篇:2020健康管理师考试必背记忆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