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高度计算步骤:
(1)判别建筑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
(2)计算建筑高度。
(3)根据高度划分是单多层、二类高层或一类高层。
注: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防火间距计算步骤:
L=L0+K1+K2(不包括甲仓等)
单多层:L0=10m
甲类:L0=12m
高层:L0=13m
K1、K2取值:一二级为0m,三级为2m,四级为4m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
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表的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规范第5.2.2条的规定执行。
泄压面积计算步骤:
计算公式:
A =10CV
2/3
V—厂房的容积(m³);
C—泄压比,可按表3.6.4选取(㎡/m³)。该值考试中一般会是已知。
(1)计算长径比,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与4.0倍的该建筑横截面积之比。
长径比=L×(W+H)×2]/(4×W×H)
(2)如果长径比>3时,划分为长径比≤3的计算段。
(3)代入公式计算泄压面积。
消防水池容积计算步骤:
有效容积为:
V=(Qp-Qb)t
V—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Qp—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m³/h);
Qb—可连续补充流量(m³/h);
t—火灾延续时间(h)。
(1)根据建筑类别和火灾危险性,确定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表3.6.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为1h。
(2)根据建筑类别和规模,确定室外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的设计流量。(表3.3.2和3.5.2)
(3)注意计算出的消防水池容积与规定值要进行比较,不应小于100m³,仅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³。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步骤:
(1)在确定了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后,应根据公式下列计算该单元应配置的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
Q=K*S/U
式中
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
U: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A或㎡/B)。
K: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值按表7.3.2规定取值
(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寺庙、商场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识记口诀:歌王是上帝)
Q=1.3K*S/U
3)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Qe=Q/N
式中 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N: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
疏散距离计算步骤:
疏散距离部分内容重点掌握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参考《建规》表5.5.17。
注意疏散距离可增加或减小的情况:
(1)敞开式外廊:+5m;
(2)敞开楼梯间:两个安全出口之间-5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2m;
(3)全部设自喷,可增加25%。
注:在同时满足(1)、(3)条时,应先乘25%,再加。
疏散宽度计算步骤:
人口密度/建筑面积——疏散人数/百人疏散宽度——疏散宽度
(1)计算疏散人数=建筑面积*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确定方法:
参考建规表5.5.21-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
录像厅的疏散人数按1.0 人/ ㎡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地上、地下均按0.5 人/ ㎡。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地上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按表5.5.21-1确定。(除剧、影、礼、体外)
(2)计算疏散宽度=(疏散人数/100)*百人宽度指标。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