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
易考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临床表现、诊断、分类
分类: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诊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
特点:
1.诱因: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
2.部位及放射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
3.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伴焦虑、冷汗。
4.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时间久(多在半小时至几小时),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诊断: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
二、冠心病流行病学
常以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计算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病率,
以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计算冠心病死亡率。
易考点: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愈高。
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害)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益)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3.超重和肥胖:
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5.生活方式
①吸烟,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②饮食,冠心病高发区饮食往往富含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酣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③身体活动,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
7.其他
冠心病家族史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与冠心病发病关系不明确,但是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诱发其急性发作。
下一篇:健康管理师-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