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干预原则:
1、个体化 根据患者高血压病情确定分类管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高血压干预计划;2、综合性 高血压干预和管理内容应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血压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监测、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及支持等综合性措施;3、连续性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随访、综合医院阶段性诊疗,结合患者日常自我管理,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动态管理。4、参与性 开发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5、及时性 定期为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P97表4-1)
高血压的干预策略:
1、药物治疗:小剂量开始原则,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原则,联合应用药物原则及个体化原则。2、非药物治疗:(1)健康饮食,限制钠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膳食脂肪摄入量;(2)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限制饮酒和戒酒;(4)增加身体活动:高血压的运动类型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运动、郊游、钓鱼等;(5)管理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已经确认的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6)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高血压预防意识;(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高血压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内容包括:对自己血压监测的能力、对自已血压评估的能力、对临床用药的作用及其副作用的简单了解、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提高患者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技能、会选择健康合理的食物、能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自己能进行压力管理,寻求健康知识的正常途径和就医能力等。
高血压的干预程序:
筛查和确诊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制订干预计划、执行干预计划、定时随访、评价管理工作和评价管理效果。1、筛查和确诊高血压患者:①从已建立的健康档案中找出需要管理的高血压患者;②常规体检发现属于管理范围的高血压患者;③常规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④其他途径的筛查,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高血压患者。 下一篇:健康管理师|了解常用健康调查表考点-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